第一周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
电路的基本概念测验题
1、电路模型是实际的电路元件。
2、电路图中所标示的电压、电流方向默认均为参考方向。电压电流实际方向可能与参考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根据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和电压电流数值的正负,即可确定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
3、无论电阻的电压、电流是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电流关系都是。
4、电压源不能断路,电流源不能短路。
5、受控电源是由实际元件或电路抽象出来的一类电路模型,不同的实际元件或电路的电路模型可能对应不同类型的受控源。
6、如果电路中某条支路的电压为2v,电流为-3a,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该支路实际吸收功率6w。
第二周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2)
kcl和kvl测验题
1、求图示电路中的。
a、2a
b、1a
c、3a
d、4a
2、求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a、1.2v
b、0.6v
c、2.4v
d、4.8v
3、求图示电路的。
a、-6v
b、-2v
c、-4v
d、-8v
4、只有对闭合回路,才可以列写kvl方程。
5、对于一个结点来说,“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和“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两种说法是等价的。
6、列写kcl方程时,如果采用代数和等于零的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自己规定流入电流取正,也可定义流出电流取正。 列写kvl方程时,如果采用代数和等于零的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自己规定升压取正,也可以定义降压取正。 以上自己定义所带来的不同,其实只不过是在方程两端同时乘以 1或同时乘以-1的区别,其实方程本身并没改变。
第三周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测验题
1、 尝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和并联电阻分流求
a、
b、
c、
d、
2、 利用等效变换的思想求
a、
b、
c、
d、
3、如果一个电压源与另一支路并联,那么对于外电路来说,与电压源并联的支路可以去掉(开路),即仅保留电压源。 如果一个电流源与另一支路串联,那么对于外电路来说,与电流源串联的支路可以去掉(短路),即仅保留电流源。
4、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支路后,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都保持不变。
5、电导并联分流与电导成正比,电阻并联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第四周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测验题
1、 所有电阻阻值均为,所有电流源电流均为1a,所有电压源电压均为1v,求。
a、
b、
c、
d、
2、 求电流
a、
b、
c、
d、
3、通过假想的回路电流自动满足kcl方程,回路电流法成功实现了省略kcl方程的目的。 列写回路电流方程实质上是在列写kvl方程。
4、通过定义参考结点,所有其它结点相对于参考结点的电压自动满足kvl方程,结点电压法成功实现了省略kvl方程的目的。 列写结点电压方程实质上是在列写kcl方程。
5、在定义kcl方程流出电流取正的前提下,结点电压方程的自导项永远取正,互导项永远取负,右端电源电流如果是流入结点,则取正,反之取负。
6、回路电流方程的自阻项永远取正,互阻项永远取负。
7、回路电流方程中,右端电源电压如果是与回路电流方向关联,则取正,非关联则取负。
8、如果电路中含有受控源,在列写回路电流方程或结点电压方程时,受控源当成独立电源,然后附加一个方程:如果是回路电流法,这个附加方程就是用回路电流来表示控制量,如果是结点电压法,这个附加方程就是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
第五周 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测验题
1、 图示一端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为
a、
b、
c、
d、
2、 图中为可变电阻,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所能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a、25mw
b、15mw
c、20mw
d、30mw
3、 已知,则等于
a、
b、
c、
d、
4、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5、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都必然既存在戴维宁等效电路,也存在诺顿等效电路。
6、替代定理的思想与等效变换的思想类似,都是变换后对外电路而言电压电流保持不变。
第六周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测验题
1、一般情况下,电容电流在开关动作前后的一瞬间保持不变。
2、一般情况下,动态电路中的电阻电压在开关动作前后的一瞬间保持不变。
3、电容和电感是储能元件。
4、动态电路所列写的方程是代数方程。
5、动态电路的阶数等于电路中动态元件的数量。
6、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随时间变化呈指数下降的函数。
第七周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2)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2)测试题
1、 电路原来已经达到稳态,t=0时开关闭合,则和分别为
a、10v,1a
b、10v,0.5a
c、5v,1a
d、5v,0.5a
2、 电路原来已经达到稳态,t=0时开关闭合,则为
a、
b、
c、
d、
3、 电路原来已经达到稳态,t=0时开关闭合,则为
a、
b、
c、
d、
4、 电路原来已经达到稳态,t=0时开关闭合,则为
a、
b、
c、
d、
5、 电容初始电压为1v,t=0时开关闭合,若过渡过程为临界阻尼,则r为多少?系统过渡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a、,非振荡衰减
b、,振荡衰减
c、,振荡衰减
d、,非振荡衰减
6、电阻电容串联的一阶电路,r越大,电路的响应越慢
7、电阻电感串联的一阶电路,r越大,电路的响应越快。
8、如果二阶电路的特征方程具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电路的过渡过程为欠阻尼状态,即过渡过程先振荡,然后最终趋于稳定。
第八周 相量法
相量法测验题
1、相量的幅值等于正弦量的最大值(振幅)。
2、阻抗和导纳互为倒数,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公式与电阻和电导的串并联公式形式分别相同。
3、对于一个线性电路,如果所有激励均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则达到稳态后,电路中任意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也必然是与激励同频率的正弦量。
4、相量的相角的取值范围是0度到360度之间。
5、阻抗的虚部如果小于零,则阻抗呈容性。
6、对于正弦稳态电路来说,任何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时域形式与相量域形式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第九周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相量图测验题
1、 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压源电压的相角为0度,电容c为可变电容。当c从零逐渐增大到无穷大,在复平面上形成的轨迹为
a、上半圆
b、下半圆
c、左半圆
d、右半圆
2、 图示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抗为
a、
b、
c、
d、
3、 已知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 与同相位,则电阻等于
a、
b、
c、
d、
4、 图示正弦稳态电路的电流等于
a、
b、
c、
d、
5、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感电流滞后电压90度,电容电压超前电容电流90度,电阻电压和电流同相位。
6、阻抗并联等效后,等效阻抗的模值有可能大于单个阻抗的模值,甚至可能为无穷大。
7、对于正弦稳态电路,如果应用相量法分析,那么kcl、kvl、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都适用。
第十周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为可变阻抗,若要使获得最大功率,则应为
a、
b、
c、
d、
2、 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已知,电压表读数50v(有效值),电流表读数1a(有效值),功率表读数30w(有功功率),则等于
a、
b、
c、
d、
3、无功功率就是什么用都没有的功率。
4、复功率等于电压相量乘以电流相量,视在功率等于电压相量有效值乘以电流相量有效值。
5、功率因数等于有功功率比视在功率,指的是视在功率转化为有功功率的比例。 功率因数等于,式中,为电压相位减去电流相位,也就是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的相角差。
第十二周 电路的频率响应
谐振
1、 图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则电路发生并联谐振时的角频率为
a、
b、
c、
d、
2、rlc串联电路中,已知,则电路的通频带宽度(带宽)为
a、
b、
c、
d、
3、纯电抗发生串联谐振时相当于开路,发生并联谐振时相当于短路。
4、对于正弦稳态电路来说,网络函数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分析电路的频域特性。
5、电路发生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部分的无功功率为零。
第十三周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
1、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相电压为200v,,三个阻抗吸收的总的有功功率为
a、37.5w
b、75w
c、150w
d、300w
2、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相电压为200v,,则等于
a、
b、
c、
d、
3、二瓦计法测量三相总的有功功率,要求必须是三相三线制,不适用于三相四线制。
4、三相四线制可以解决不对称三相负载的中性点位移问题,使得即使三相负载不对称,三相负载的电压有效值可以保证相等。
5、对称三相电路abc三相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依次滞后120度,三相电压相量之和等于零,三相电流相量之和也等于零。
第十一周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互感和变压器
1、为可变阻抗,能够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a、1.25w
b、0.5w
c、1w
d、1.5w
2、 若,则电压源发出的有功功率为
a、625w
b、312.5w
c、1250w
d、2500w
3、两个互感的同名端就是两个互感流入电流的端子。
4、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整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零。
5、在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中,如果将一个互感的两端短路,那么这个互感上就一定没有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