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1 课程性质和尺寸精度基本术语
1.1 课程性质、互换性和标准化随堂测验
1、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
a、大批量生产
b、现代化
c、标准化
d、检测技术
2、2.( )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3、3.( )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4.( )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5、5.( )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生产。
2.1 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一)随堂测验
1、( )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
3、( )公称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4、( )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5、( )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2.2 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二)-配合随堂测验
1、( )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2、( )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3、( )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4、( )因配合的孔和轴公称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
5、( )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单元测试1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d、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2、下列配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
a、f30h7/g6
b、f30h8/g7
c、f60h7/u6
d、f100h7/g6
3、组成配合的孔、轴的公称尺寸是 ()。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实际计算值
d、测量值
4、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
a、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b、配合公差
c、孔和轴公差之和
d、极限偏差
5、()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6、()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7、()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8、()公称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9、()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10、()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11、()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12、()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13、()因配合的孔和轴公称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14、()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15、()公称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精度愈低。
作业1
1、题目见附件
作业1
1、已知孔,轴,完成以下作业内容: (1)分别画出孔和轴的公差带图并判其配合形式; (2)计算xmax\xmin,ymax\ymin以及配合公差。
第1周-2 尺寸精度设计
2.3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随堂测验
1、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2、2.()公称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精度愈低。
3、3.()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4、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5、5.()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2.4 尺寸精度的设计和选用随堂测验
1、1.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
a、f 30h7/f6和f 30h8/p7
b、f 30p8/h7和f 30h8/p8
c、f 30m8/h7和f 30h8/m7
d、f 30h8/m7和f 30h7/f6
2、2.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孔制的有()。
a、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
b、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c、滚动轴承内圈与轴。
d、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3、3.()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4、4.()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精度高)。
5、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作业2
1、用查表发确定给定孔轴配合中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绘制公差带图 (1) (2)
第2周-1 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单元测验2
1、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
a、f 30h7/f6和f 30h8/p7
b、f 30p8/h7和f 30h8/p8
c、f 30m8/h7和f 30h8/m7
d、f 30h8/m7和f 30h7/f6
2、下列配合代号标注不正确的是()
a、f60h7/r6
b、f60h8/k7
c、f60h7/d8
d、f60h9/f8
3、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恰当的有()。
a、h8/u9
b、h6/g5
c、g6/h7
d、h5/a5
4、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孔制的有()。
a、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
b、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c、滚动轴承内圈与轴。
d、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5、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有()。
a、若零件的实际尺寸等于其公称尺寸,则该零件不一定合格。
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20.01mm,最小为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 0.01mm,下偏差是-0.02mm。
c、j~f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
6、下列孔、轴配合中,应选用过渡配合的有()
a、既要求对中,又要拆卸方便。
b、工作时有相对运动。
c、需要传递足够大的转矩场合。
d、要求定心好,载荷由键传递。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精度高的公差等级。
第2周-2 几何公差设计
3.3几何公差带随堂测验
1、1.( )对称度的被测导出要素和基准导出要素都应视为同一导出要素。
2、2.(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圆。
3、3.( )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4、4.(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5、5.( )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3.4 公差原则随堂测验
1、1.( )对于合格的轴类零件,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比其体外作用尺寸小。
2、2.(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即为孔的下极限尺寸。
3、3. (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保证要求零件间具有可装配性而不考虑配合性质的场合。
4、4.( )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5、5.( )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几何误差小于给定的几何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作业3
1、
第3周-1 几何公差设计和习题训练
3.5 几何公差的设计与选用随堂测验
1、1.( )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2、2.( )轴向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3、3.( )轴向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4、4. ( )当一个平面的平面度合格时,其平面的平行度也必定合格。
5、5.( ) 某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05 mm,那么该平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公差可以小于0.005mm。
第3周-1 单元测验
1、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2、对于轴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3、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__。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d、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的形状是( )。
a、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b、一段圆柱面的区域
c、一段圆柱体空间的区域
d、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5、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_。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6、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_。
a、位置度
b、平面度
c、轴向全跳动
d、对称度
7、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8、几何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__。
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9、( )对称度的被测导出要素和基准导出要素都应视为同一导出要素。
10、(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圆。
11、( )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2、()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3、( )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4、( ) 直线度公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不同形状的公差带。
15、( )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6、( )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可以小于0.03mm。
17、( )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8、( )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其位置误差可以小于形状误差。
19、( )对于合格的轴类零件,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比其体外作用尺寸小。
20、(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即为孔的下极限尺寸。
21、(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保证要求零件间具有可装配性而不考虑配合性质的场合。
22、( )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23、( )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几何误差小于给定的几何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作业4
1、
第3周-2 平键和普通螺纹的精度设计
6.1 普通平键结合的精度设计随堂测验
1、1. ( )平键的配合尺寸为高度。
2、2.( )平键为标准件,故与平键与轴槽配合时,应选择为基轴制。
3、3.( )平键联结中,宽度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轴槽和轮毂槽宽度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
4、4.( ) 设计导向平键时,平键的配合类型应选择为松联结。
5、5.( ) 当平键用于轴键槽和轮毂键槽中均牢固地固定,载荷较大、有冲击和双向转矩的场合时,平键的配合类型应选择为紧密联结。
6.2 矩形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随堂测验
1、1. ( )矩形花键联结应采用大径定心。
2、2. ( )为了减少加工花键孔时所用刀具的规格数量,故矩形花键联结采用基孔制。
3、3. ( )矩形花键的小径的精度设计时,应采用包容要求。
4、4. ( )矩形花键的几何公差设计中,键宽采用位置度,并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5、5. ( )矩形花键的装配形式包括滑动、紧滑动和固定三种。
7.1 影响螺纹结合精度的因素随堂测验
1、1. ( )影响螺纹旋合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侧角偏差。
2、2. ( )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螺距和牙侧角都是合格的。
3、3. ( )普通螺纹的作用中径,既考虑了牙侧角偏差,又考虑了螺距偏差。
4、4.( ) 普通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与小径的平均值。
5、5.( )只要外螺纹的单一中径小于内螺纹的单一中径,则它们就是合格螺纹。
7.2 普通螺纹公差随堂测验
1、1.( )普通螺纹的精度等级由公差带和旋合长度共同决定。
2、2.( )普通螺纹的公差等级是规定螺纹精度高低的唯一指标。
3、3.( )普通螺纹公差标准中,只规定了中径公差。
4、4.( )在普通螺纹中,中径的公差等级高,则该螺纹的精度也一定高。
5、5.( )普通螺纹的精度等级分为精密、中等和粗糙三个等级。
第三周-2 单元测验
1、平键的配合尺寸是( )。
a、宽度
b、高度
c、长度
d、厚度
2、平键联结的配合中采用( )。
a、基孔制
b、与轴的配合为基孔制,与轮毂槽的配合为基轴制
c、基轴制
d、与轴的配合为基轴制,与轮毂槽的配合为基孔制
3、矩形花键联结采用的定心方式是( )定心。
a、大径
b、小径
c、键侧
d、键数
4、矩形花键联结采用基( )制。
a、轴
b、孔
c、键宽
d、键数
5、影响普通螺纹互换性的偏差有( )。
a、螺距累积偏差、顶径偏差、中径偏差;
b、中径偏差、顶径偏差、螺距累积偏差;
c、螺距累积偏差、牙侧角偏差、中径偏差;
d、中径偏差、顶径偏差、牙侧角偏差。
6、在普通螺纹的作用中径合格条件中,要求作用中径符合( )要求。
a、最大实体
b、最小实体
c、包容
d、独立
7、普通螺纹标记为m16×ph3p1.5(two starts)-6h/7g6g-s-lh,外螺纹的中径公差为( )。
a、6h
b、7g
c、6g
d、7g和6g
8、( )平键为标准件,故与平键与轴槽配合时,应选择为基轴制。
9、( )平键联结中,宽度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轴槽和轮毂槽宽度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
10、( ) 设计导向平键时,平键的配合类型应选择为松联结。
11、( )当平键用于轴键槽和轮毂键槽中均固定,载荷不大的场合时,平键的配合类型应选择为正常联结。
12、( ) 当平键用于轴键槽和轮毂键槽中均牢固地固定,载荷较大、有冲击和双向转矩的场合时,平键的配合类型应选择为紧密联结。
13、( )为了减少加工花键孔时所用刀具的规格数量,故矩形花键联结采用基孔制。
14、( )矩形花键的小径的精度设计时,应采用包容要求。
15、( )矩形花键的几何公差设计中,键宽采用位置度,并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16、( )影响螺纹旋合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侧角偏差。
17、( )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螺距和牙侧角都是合格的。
18、( )普通螺纹的中径合格条件应该遵循最大实体要求。
19、( )对普通螺纹,只要单一中径不超出最大实体中径和最小实体中径,该螺纹一定合格。
20、( )普通螺纹的公差等级是规定螺纹精度高低的唯一指标。
21、( )普通螺纹的精度等级由公差带和旋合长度共同决定。
22、( )普通螺纹的旋合长度越长,其精度越高。
第4周-1 表面粗糙度和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
4.1 表面粗糙度含义和评定参数随堂测验
1、1. ( )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有幅度参数和附加参数。
2、2. ( )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大高度rz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最大峰高。
3、3.(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选择的取样长度就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的评定长度
4、4.( )对耐磨性和接触刚度有要求时,适合采用轮廓的支撑长度率来评定。
5、5.( )对任何切削加工的零件,都是表面粗糙度轮廓的ra值越小越好。
4.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和设计随堂测验
1、1.( ) 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2、2. ( ) 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3、3. ( ) 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4、4. ( ) 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5、5. ( ) 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5.1 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随堂测验
1、1.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2. ( )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3、3. ( )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4、4. ( )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5、5.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为基孔制,故孔公差带应位于零线之上。
第4周-1单元测验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
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
2、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取样长度是 ( )。
a、大于10mm
b、小于10mm
c、标准值
d、任意的
3、实际测得某一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大轮廓峰顶至轮廓中线的距离为10μm,最大谷底至轮廓中线的距离为6μm。则轮廓的最大高度rz为( )。
a、4μm
b、10μm
c、16μm
d、6μm
4、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__。
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
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
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5、要求保证定心和配合特性的表面,如圆柱表面的粗糙度ra应采用( )。
a、0.8
b、6.3
c、12.5
d、25
6、滚动轴承外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外壳孔形成( )配合
a、间隙
b、过盈
c、过渡
d、不确定
7、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轴颈形成( )配合。
a、间隙
b、过盈
c、过渡
d、不确定
8、选用滚动轴承精度等级时,主要根据( )。
a、轴承的旋转精度和旋转速度
b、轴承所受径向负荷类型及负荷的大小
c、安装与拆卸的方便
d、寿命长短
9、拖拉机车轮中的滚动轴承外圈随车轮一起转动,此时外圈所承受的负荷为( )。
a、定向负荷
b、旋转负荷
c、摆动负荷
d、不确定
10、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处,在装配图上标注 ( )。
a、孔轴配合代号
b、轴颈的公差带代号
c、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d、任意
11、( )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有幅度参数和附加参数。
12、( )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大高度rz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最大峰高。
13、( )对耐磨性和接触刚度有要求时,适合采用轮廓的支撑长度率来评定
14、( )对任何切削加工的零件,都是表面粗糙度轮廓的ra值越小越好
15、( ) 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16、( ) 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17、( ) 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18、( ) 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19、(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0、( )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21、( )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22、( )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23、( )滚动轴承内圈是基准孔,所以其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零
24、( )在滚动轴承与非标准件的配合中,均优先选择基孔制配合
25、( )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外壳孔为基孔制配合
26、(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为基孔制,故孔公差带应位于零线之上
第4周-2 渐开线圆柱齿轮和尺寸链的精度设计
8.1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必检参数随堂测验
1、1. ( )精密机床的分度机构、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分度齿轮,对其分度要求准确,负荷不大,传递运动准确性要求较高。
2、2. ( )对于起重机械、矿山机械中的低速动力齿轮,工作载荷大、模数较大,转速一般较低,强度是主要的,对载荷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
3、3. ( )对于汽轮机、高速发动机、减速器及高速机床变速箱中的齿轮,传递功率大,圆周速度高,要求工作时振动、冲击和噪声小,所以这类齿轮对传动的平稳性要求较高。
4、4. ( ) 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必检参数为齿距累积总偏差,对于齿数较多且精度要求很高的齿轮和非圆整齿轮加检齿距累积偏差。
5、5. ( )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传递运动平稳性时的强制性必检评定参数为单个齿距偏差和齿廓总偏差fα。
6、6. ( )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时的必检评定参数为螺旋线总偏差。
7、7. ( ) 对于齿轮间隙,无论何种齿轮,为了保证齿轮正常运转都必须规定合理的间隙大小,尤其是仪器仪表齿轮传动,保证合适的间隙尤为重要。
8、8. ( ) 为了降低齿轮的加工和检测成本,如果齿轮总是用一侧齿面工作,则可以对非工作齿面提出较低的精度要求。
8.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设计随堂测验
1、1. ( )按照gb/t 10095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分为13个等级,分别为0、1、2、…、12。
2、2. ( )某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准确性、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精度等级均为7级,只标等级和标准号,即7 gb/t 10095.1~.2。
3、3. ( )齿轮副的侧隙越小,则齿轮的传动精度越高。
4、4.( )测量齿轮齿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齿侧间隙,故其极限偏差均为正值。
5、5.( )齿轮的接触斑点检验项目主要是为了限制齿轮传动的侧隙。
6、6.( )减少齿轮副侧隙即可以提高齿轮的接触精度。
7、7.( )在齿宽方向的接触斑点主要影响齿轮副的承载能力。
8、8.( ) 齿轮精度等级主要由工作条件和圆周转速共同决定。
9.1 尺寸链精度设计随堂测验
1、1.( )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增环公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公差之和。
2、2.( )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增环公差之和加上所有减环公差之和。
3、3.()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称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公称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公称尺寸之和。
4、4.( )尺寸链具有封闭性。
5、5.( )组成环包括增环和减环。
6、6.( )增环尺寸的增加将导致封闭环尺寸增加。
7、7.( )减环尺寸的增加将导致封闭环尺寸减小。
8、8.( )尺寸链是指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9、9.( )封闭环是由于加工工序或装配工序完成以后自然形成的一环,即为装配的精度要求。
10、10.( )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封闭环可以有两个或则多个。
第4周-2 单元测验
1、为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可以检验以下项目( )。
a、 与
b、 与
c、
d、与
2、渐开线圆柱齿轮标准对齿轮精度规定了( )级。
a、12
b、13
c、16
d、18
3、齿轮副标准中规定侧隙的目的是( )。
a、便于测量
b、便于加工
c、便于拆装
d、为了补偿温升引起的变形和保证润滑等
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主要因素是( )。
a、齿距累积误差
b、齿圈径向跳动
c、齿厚偏差
d、接触斑点
5、已知某变速箱中传动齿轮的公称齿厚为7.85mm,今测得实际齿厚为7.88mm,若不计测量误差的影响,则该齿轮的齿厚为( )。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肯定
d、有时候合格,有时候不合格
6、由加工或者装配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环,称为( )。
a、封闭环
b、组成环
c、增环
d、减环
7、某些环是由于加工工序或装配工序完成以后自然形成的,则该环称为( )。
a、组成环
b、封闭环
c、增环
d、减环
8、( )精密机床的分度机构、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分度齿轮,对其分度要求准确,负荷不大,传递运动准确性要求较高。
9、( )对于起重机械、矿山机械中的低速动力齿轮,工作载荷大、模数较大,转速一般较低,强度是主要的,对载荷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
10、( )对于汽轮机、高速发动机、减速器及高速机床变速箱中的齿轮,传递功率大,圆周速度高,要求工作时振动、冲击和噪声小,所以这类齿轮对传动的平稳性要求较高。
11、( ) 对于齿轮间隙,无论何种齿轮,为了保证齿轮正常运转都必须规定合理的间隙大小,尤其是仪器仪表齿轮传动,保证合适的间隙尤为重要。
12、( ) 为了降低齿轮的加工和检测成本,如果齿轮总是用一侧齿面工作,则可以对非工作齿面提出较低的精度要求。
13、( )按照gb/t 10095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分为13个等级,分别为0、1、2、…、12。
14、( )某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准确性、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精度等级均为7级,只标等级和标准号,即7 gb/t 10095.1~.2。
15、( )测量齿轮齿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齿侧间隙,故其极限偏差均为正值。
16、( )为了使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应限制齿轮传动一周过程中传动比的变化。
17、( )在齿宽方向的接触斑点主要影响齿轮副的承载能力。
18、( )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称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公称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公称尺寸之和。
19、( )求解尺寸链时,封闭环公差一定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
20、( )尺寸链具有封闭性。
作业5
1、下图为一齿轮机构,已知,,,,,试计算齿轮右端面与挡圈左端面的轴向间隙的变动范围。